欢迎访问山西大学博士后
流动站与合作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流动站与合作导师

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来源:发布时间:2022-03-11

山西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博士后流动站”)设立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2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山西省高等学校唯一的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19年国立山西大学法科下的政治学门。1931年山西大学设立政治学系,建国后,山西大学首任校长、著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家邓初民先生等多位国内知名政治学家曾在学院任教。1987年山西大学恢复政治学系建制,20033月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5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政治学理论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学院成为中国第二批公共管理硕士(MPA)试点招生单位,2004年获得授权点。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17人。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案例教学实验室、网络与实验中心,院图书馆藏书43000册及中外期刊150余种。

学院已构建起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学术教育体系,从本科到专业硕士的完整专业教育体系。在学术教育体系中,博士招生专业为政治学理论,硕士招生专业为除外交学以外的所有二级学科。

学院注重拓展学术范围,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瑞士、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向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国际著名大学派出教师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邀请、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韩、港澳台等地学者访问和交流。

博士后流动站依托学院,立足山西发展实践,形成了富有理论价值与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

(一)政治学理论研究方向

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方法研究,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聚焦现实紧迫问题,形成了政治效能、民生政治、政治认同、政治文化等研究特色,学科带头人为崔文奎教授。近年来,承担了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10余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发表了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

(二)资源政治学研究方向

围绕“资源”做“政治”思考,分析煤矿产权改革、资源开发与利益分配中不同主体间的政治关系,聚焦资源转型基层治理、政治生态、政商关系、产权优化等,构建“资源政治学”的分析范式和诠释框架,学科带头人为董江爱教授。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及其它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撰写100多篇咨政报告和调查报告。

(三)中外政治制度研究方向

立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突出制度创新路径,如共同体理论创新、协同多中心治理、制度运行内在逻辑及调适、制度保障及供给等,学科带头人为王臻荣教授。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四)国际政治研究方向

基于“一带一路”全球合作实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和大国关系理论为基础,侧重自贸区、“一带一路”重点国别与区域(印太、东南亚、欧洲)、内陆省区对外开放实践探究学科带头人为王毅教授。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及其它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多次为外交部与地方发展建言献策。

博士后流动站自建站以来,已有数名博士后进站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得各类项目4项,其中,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姬超博士成功申请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香江学者”人才资助计划项目

博士后流动站热忱欢迎有共同兴趣的博士进站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政治学学科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