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山西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学校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
学校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人才百余人。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前1%。2022年,我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哲学、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现有物理学、化学、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体育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生态学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人员曾多次入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各类国境外交流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多人多次受到中国博士后基金各类资助,现诚邀优秀博士依托我校博士后流动站申报2023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二、项目内容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及设站单位予以经费资助。
三、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3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
(三)199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四)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五)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六)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七)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2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2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八)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九)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十)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原则上不得重复获得资助。
四、项目待遇
(一)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予以每人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资助(含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启动经费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费),资助期2年。
(二) 我校给予配套的薪酬待遇不低于35万元/年(税前,含个人及单位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及博士后专项补助经费),资助期2年。
(三)在站期间可按学校职称评聘办法申报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出站考核满足我校第一层次要求可按学校优秀博士教师申请留校工作并享受相应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及年薪等待遇。
(四)按时完成开题、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各环节可参加山西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按照《山西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实施细则》获得相应奖励。
(五)在站期间在医疗、工会福利、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学校教职工同等待遇。
五、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身份证明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申请人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所有申请材料均为在线生成或上传原件扫描件,上传文件须为PDF格式。
(一)申请书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并生成申请书,自行线下填写无效。
(二)《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完成填写、签字并上传原件扫描件。
(三)身份证明材料
已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四)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以上材料均须上传原件扫描件。
六、申报流程
(一)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2月15日至3月15日)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博士后设站单位。
设站单位的联系方式可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在3月15日前逐级申请驳回。
(二)设站单位审核(3月16日至3月22日)
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审核申请材料,并提交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设置院系分级管理账号的流动站设站单位及园区工作站设站单位须先由院系或工作站分站审核,再提交至设站单位。
七、有关要求
(一)申请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且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人员总比例可适当放宽。
(二)拟进站的获选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获选资格。
(三)获选人员确因科研项目需要延长在站时间的,在获选人员和设站单位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由设站单位按照“博新计划”国家资助标准对获选人员延期在站期间给予资助。
(四)获选人员在站期间可以申报“**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中单列在站博士后申报名额。获选人员在当前站内不得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站中)。
八、联系方式
学校人力资源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王老师 0351-7018208 13934588661
电子邮箱:sxdxbsh@sxu.edu.cn
地址:坞城校区办公一号楼102室